钟祥铭:《大国数字互信系列-中德“数字互信”挑战和对策》报告发布
2023-06-09 14:16:21
  • 0
  • 0
  • 0

钟祥铭

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秘书长、助理研究员、互联网实验室高级分析师

发言内容:

各位专家下午好,我们此次推出的报告是《中德“数字互信”挑战和对策》。这个也是大国数字互信系列的第一份报告,以中德为案例提出数字互信问题,说明数字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巨大的风险。报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德经济合作面临数字信任危机,第二部分是中德数字互嵌的状况与特点,第三部分中德深化合作必须数字互信。

中德经济合作面临数字信任危机

中德两国作为全球化的两大楷模,无论对于两国本身还是全球发展进程和秩序维护,都至关重要。随着地缘政治的风高浪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的“数字互信”也率先成为风吹雨打的目标。中国高度信任德国,德企已深入中国国民经济一系列关键领域。但德国出现不信任中国的苗头。德国一些政治力量围绕中德合作不断煽风点火,试图阻止中国企业在德正常经营与发展。目前政治家试图掌舵技术、市场和创新领域,自上而下去全球化,甚至脱钩断链。

中德数字互嵌的状况与特点:中德数字互嵌存在显著的不对称关系

除了5G和个人计算机(PC)等少数领域,当前德国市场内的中国数字技术和产品并不多。而德国企业在华数字技术与产品已经深入中国国民经济一系列关键领域。根据第三方数据,德国软件厂商思爱普(SAP)在中国高端企业资源计划(ERP)市场中的份额曾达到70%,使用企业中包含大量央企国企,这些企业的日常经营已经与ERP深度绑定。西门子在中国CAD与CAE市场中的份额名列第二(16%左右),同时在中国PLM软件领域市场份额占比第一,超过20%。德国英飞凌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公司,2022年度大中华区营收占其总营收的37%,超过在美德日营收之和。

经研究中德数字互嵌存在着显著的不对称关系。中国对于德国的信任度极高,德企在中国的数字核心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而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发展则受到重重阻碍。如果中德不合作,波及的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一定会外溢和蔓延到各个领域,使德国失去中国市场,失去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中德各企业和各层面,都是数字互信的关键利益方,应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共识,中德合作必须数字互信。

中德深化合作必须数字互信

中德“数字互信”直接维系着远超人们想象的巨大利益。由于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贸易高度互补,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德两国经济深度交融,合作紧密。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23年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为2979亿欧元,其中德国从中国进口额为1911亿欧元,德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068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向投资稳步发展。中德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22年中德商品贸易额约为2986亿欧元,较2021年增长21%。中德双向投资存量超550亿美元。

与中国“脱钩断链”,德国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断腕之痛。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对欧盟与中国“脱钩”的后果进行了推演,一旦欧盟选择与中国“脱钩”,即使欧盟建立起新的供应体系,从长远来看德国的经济产出也会减少1%。如果按照2021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计算,德国将每年损失360亿欧元。则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Ifo)公布的数据显示,若德国产业链从中国回流至德国本土,德国GDP将损失10%;若中欧爆发贸易战,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德国承受的经济损失将是英国脱欧的六倍。

中德两国应以务实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面对未来。全球数字化进程不会停止,人类必将更高程度地联结在一起,人与人、国与国都需要在紧密互联中学会如何更好相处。中德两国应成为捍卫数字全球化的最具建设性的力量、“数字互信”合作的最佳典范以及构建全球“数字互信”技术和制度的引领者。坚守技术开放、供应多元、平等互利、互不歧视等核心原则,基于数据本地化、全球按需流动,与全球破坏“数字互信”的政治力量作斗争,这既有利于自身利益,也将推动中德两国长远合作与全球数字产业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抛砖引玉,开启这个时代的重大主题。下一份报告,会逐步深入,立足中德双赢的产业目标,进一步探讨应该如何构建数字互信,后续还将围绕中欧、中美更多角度展开具体研究,此报告将在适当的时间发布外文版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